本篇目录:
计算温升的公式
电机温升公式θ=(R2-R1)/R1*(235+t1)+t1-t2(K)R2-试验结束时的绕组电阻,Ω;R1-试验初始时的绕组电阻,Ω;t1-试验初始时的绕组温度(一般指室温),℃;t2-试验结束时的冷却介质温度(一般指室温),℃。
空间温升计算公式为:**△t=(R2-R1)/R1**。其中,R1代表空间初始阻值,R2代表空间阻值变化后的阻值。该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空间温度的变化。

计算公式为:R1/R2=(235+t1)/(235+t2).R1,R2分别为冷热态电阻值,t1,t2为其对应的温度值。此公式是对绕组是铜线的电机温升计算公式,对其它的材料,一般需要把235改为273(绝对温度)。
温升(℃)=(电流(A))^2×电感(H)×线圈内阻(Ω)/热容(J/℃)。
离心泵温升计算公式是为ΔT=(Q×H×81)/(m×Cp)。

计算pcb走线通流能力时,怎样确定温升
1、这个温升要根据产品来定的,我们一般都定在10度,实际算出来的都比1mm要小一点,因为1MM/1A是估算值,是经验值。应该说比较保险。
2、PCB走线的载流能力与以下因素有关:线宽、线厚(铜箔厚度)、容许温升。PCB走线越宽,载流能力越大。PCB过孔的载流能力可以近似等效成PCB表层走线的计算方法。近似计算公式。
3、其中k是补偿系数,外层为0.048,算内层和过孔时k=0.024,因为内外层走线散热能力不同;Temp_rise是允许温升,一般5~10摄氏度安全;A(单位mil^2)就是过孔横截面积,可以按环形面积计算。

4、PCB 1mm的线能通过1A~2A的电流,经过电流的大小与铜厚度有关。注意:一般1mm线宽、1OZ铜厚通过1A电流。OZ是盎司单位,1OZ=35μm。
5、同一面积范围内,数量多的小尺寸过孔,比数量少的大尺寸过孔载流能力强。以上公式都只适用于一般通孔,过孔载流能力与三个变量有关:孔径、镀铜厚度、温升。
单根185电缆使用2米通电承受电流1000-1600A时间5分钟求电缆温度?_百度...
1、*185的意思是电缆里共有4根线,每根的截面是185平方毫米,380V负载时,电缆的过流能力是按它的单根过流能力说的,所以总功率也就是每一单根能承受的总功率。220V负载时,总功率是三根的总和。
2、电缆三芯承受最大电流323A。“条件有变加折算,高温九折铜升级”。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、明敷在环境温度25℃的条件下而定的。
3、平方毫米铜芯电线能承受459A电流(单芯,空气中敷设),或 530A电流(单芯,埋地敷设)。
4、平方电缆载流量是:270A(三芯铝线),440A(单芯铝线)。电缆载流量口诀:10下五,100上二,235,三界,.70、95,两倍半。穿管、温度,九折。裸线加一半。铜线升级算。
5、限制电缆载流量的主要因素,一是发热不能烧绝缘,二是电压不能降太多。185mm单芯聚氯乙烯电缆承受700A电流,夏天几个小时就可能出问题。但对于矿物电缆(允许工作温度250℃)则电缆本身长时间不会有问题。
铝线温升计算公式
1、电机温升公式θ=(R2-R1)/R1*(235+t1)+t1-t2(K)R2-试验结束时的绕组电阻,Ω;R1-试验初始时的绕组电阻,Ω;t1-试验初始时的绕组温度(一般指室温),℃;t2-试验结束时的冷却介质温度(一般指室温),℃。
2、\r\n235是铜线,铝线为225\r\n\r\n电阻发温升计算公式:Q=(Rr-Re)/Re x (235+te)+te-tk \r\nRr:发热状态下的绕组电阻。\r\nRe:冷却状态下的绕组电阻。
3、计算公式如下;计算公式,Q=ρ*I*I/A(W/m)。I值为载流量,A值是导线截面积,ρ=0.00000002欧·m2。例子计算方法,电缆载流量1900A,导线截面2500mm2,算下来单根电缆发热量为28W/m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电线温升计算公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,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,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,给我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