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晰视电子

iec标准反时限公式(标准反时限计算公式)

本篇目录:

隧道两台30KW射流风机,为依次软启动,由一个断路器控制,断路器的额定...

例如:一台额定电流为100A的断路器,根据公式IL05/3Ir计算得到负载设备的最低极限电流为81A,而要使断路器脱扣保护动作,其最低脱扣动作电流为大于额定电流100A的05倍,即105A。

绝缘导线要考虑发热造成绝缘强度的降低,而裸导线靠其它附注耐温部分来绝缘。

iec标准反时限公式(标准反时限计算公式)-图1

启动时要看瞬间电流,估计你的电机是250KW左右,额定电流为450A左右。启动电流设置为3倍,实际电流为450×3=1350A左右。虽然设置3倍但实际是不是3倍不一定。往往会大于3倍。甚至超过5倍。

低压断路器的三段保护是指:过载长延时保护、短路短延时保护、瞬时动作保护;低压断路器的四段保护是指:长延时保护、 短延时保护、 瞬时保护、 接地故障保护。

不能,截面有点偏小,30KW的风机满负荷运行,其启动电流为(4-7)倍额定电流,约为240A-420A,故难以躲过启动电流;而且出线较进线大,这种匹配方式不合适。最好是选用3*25+1*16的铜芯电缆。

iec标准反时限公式(标准反时限计算公式)-图2

低压电缆允许过载电流及时间的规范

西门子电气安装技术手册将 45I Z 释义为“最大允许的、时间上受到限制的过载电流,此时会出现短时的超过持续极限温度,但还不至于引起降低绝缘性能”。

电缆规格的选择 确定电线电缆的使用规格 (导体截面)时,应考虑发热,电压损失,经济电流密度,机械强度等条件。

运用时,负载所要求的最大负载电流,必须小于导线在空气中的长期允许载流量。例如:25平方毫米的铜芯线,在空气中的长期允许载流量为105A,当你的主设备运行时,运行电流就只能小于或等于105A,决不能大于105A。

iec标准反时限公式(标准反时限计算公式)-图3

国标允许的长期电流 4平方是25-32A6平方是 32-40A 其实这些都是理论安全数值,极限数值还要大于这些的。

平方毫米电缆允许的负荷电流最大是500A,电缆允许的电流值,与电缆的工作负荷状态有关,通常算连续工作时间和断续工作时间,以及周围环境温度。

运用时,负载所要求的最大负载电流,必须小于导线在空气中的长期允许载流量。

这个南京时恒电子的功率型NTC热敏电阻的选用原则是什么?

1、电阻器的最大工作电流大于实际电源回路的工作电流。功率型电阻器的标称电阻值。B值越大,残余电阻越小,工作时温升越小。

2、功率型NTC热敏电阻器的选用原则选择如下:电阻器的大工作电流〉实际电源回路的工作电流。功率型电阻器的标称电阻值R≥414*E/Im。

3、根据电路设计中允许的最浪涌电流和正常工作电流值,以及生产厂商提供的NTC热敏电阻最大工作电流Igs、常温标称阻值Rg、U-I曲线和R-T曲线等主要参数,就可以很方便地确定需选用的功率热敏电阻型号。

4、因此电路的实际工作电流以最低电压时计算的为准。c、功率型NTC热敏电阻最大允许电容(焦耳能量)的选择。对于某个型号的功率型NTC热敏电阻来说,允许接入的滤波电容的大小是有严格要求的,这个值也与最大额定电压有关。

5、选用方法是根据电路设计中允许的最大浪涌电流和正常工作电流值,及厂商提供的NTC热敏电阻最大工作电流,R25,U-I曲线和R-T曲线等主要参数,可确定需选用的功率热敏电阻型号。南京时恒专业生产NTC热敏电阻,可进行咨询。

电缆载流量计算公式?

1、电线的载流量(容量)表示电线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。

2、电线电缆载流量=型号规格大小(横截面积)×每平方载流量 解析:电线电缆载流量根据其材质(目前常用电线电缆有铜、铝两种材质)不同、型号规格大小,即可用型号规格大小(横截面积)乘以每平方载流量计算出。

3、计算公式如下;计算公式,Q=ρ*I*I/A (W/m)。I值为载流量,A值是导线截面积,ρ=0.00000002欧·m2。例子计算方法,电缆载流量1900A,导线截面2500mm2,算下来单根电缆发热量为28W/m。

4、增大线芯面积提高电缆载流量 线芯面积(导线截面积)与载流量呈正相关,通常安全载流量铜线为5~8A/mm2,铝线为3~5A/mm2。采用高导电材料提高电缆载流量 如采用铜线替换铝线,同等规格下能提升30%载流量。

5、根据功率公式P=732UIcosφ有:I=P/(732Ucosφ)=300/(732X0.38X0.85)=537A(按三相市电计算,功率因数取0.85)查下面电缆载流量表,可选300平方单芯铜电缆,距离较短时选240平方单芯铜电缆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标准反时限计算公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,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,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,给我留言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